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,铁道部不断加大“绿皮车”的淘汰和改造力度。每次铁路大提速,都要进行客车车辆的更新、升级,都会淘汰一批“绿皮车”。伴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,也让绿皮车在慢慢淡出历史舞台,但在威海市铁路局,价格低廉、路线独特的绿皮车正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生命。
因工作原因,每周都需要坐“绿皮车”上下班,威海—桃村间137公里的路程要行驶3个多小时,看着身边的城际铁路马上建成,慢慢回忆着“绿皮车”曾作为中国铁路客运主力的往日辉煌,深绿色的车身,最低廉的票价(连续17年火车票没有涨价),可以推拉的车窗以及烧水、做饭、电扇等全都依靠燃煤等一系列的“特色”。虽然显得跟不上现代生活的节奏,但因“绿皮车”速度慢和经过的景点多,行进过程也能拍照,很适合旅游观光,特别是春秋天,拉起车窗,山水入眼,清风入怀,让旅途充满了浪漫的气息。
除了观光旅行,当然,“绿皮车”在春运、暑运、节假日期间,在客流量大,车辆紧张的情况下,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“绿皮车”给农民工、低收入者提供了出行方便,尽管条件、设施落后,但“绿皮车”服务质量没有落后,为民服务不落伍。在市场经济中寻找到自己适合市场经济的定位,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,只要还有社会需求,这“绿皮车”就会运行下去。
(桃村东站 宋修桥)